中源科(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 欢迎您的访问!
新型建材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专家智库
产学研齐聚前沿科创论坛:预见未来创新之路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3-12-18 17:03:22 * 浏览: 26

产学研齐聚前沿科创论坛:预见未来创新之路


QQ截图20231205145903.png

近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日报、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前沿科创论坛”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召开。会议以“创新者 • 预见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科技前沿趋势发展”,共同探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观点,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众多知名科技专家、行业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前来参与,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交流,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大数据平台研究部部长卢春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彭宇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研究员胡金星,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玮书,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帆,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等出席会议并进行分享交流。

QQ截图20231205145925.png

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除了就2024年全球前沿数字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热点进行展望,还针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才能更好地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产学研各方应如何发挥“创新者”作用协同推进前沿技术发展的问题,组织了开放性的圆桌讨论。

QQ截图20231205145940.png

论坛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主持。

樊纲:新一轮科技竞争和新技术创新中,大企业要牵头大研究

QQ截图20231205145959.png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无论是科技界,或是经济界,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数字技术”这一个重大的希望和挑战,并分享了在新的数字技术时代中,关于面对重大挑战、大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企业监督三大关键议题的见解。

他表示,面对科技快速进步的大趋势,在重视中小企业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大企业的发展。相比于小企业只能在一方面做研究,大企业更有能力在一个领域里做系统性的多方位研究,并带动起一批小企业跟进研究,形成良好的创新互补。

樊纲说,没有大企业,我们在国际市场和国际科技发展就没有话语权,面对科技快速进步的大趋势,我们一定要重视大企业的发展。要认识到现在的竞争不是国内竞争,而是国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和技术创新当中,大企业的作用再次凸显。

樊纲最后还强调,一个新的技术或者产业,只有在适当的监管环境下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创新者才能有更好的长期回报。大企业创新者作为最先知道新技术和产业里问题的人,要积极拥抱监管,成为规范和监管制定的贡献者,参与管控技术进步的风险,让技术真正应用于造福人类。

腾讯研究院王强:2024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即将发布

QQ截图20231205150017.png

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从连接、计算、交互和智能四个维度分享了技术的趋势,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里多模态、Agent和AI for science,以及脑机接口在疾病治疗领域和交互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王强表示随着多模态和具身智能的加入,人工智能的能力在逐步增强,有望完成“感知—决策—行动”的闭环,促使技术从弱人工智能迈入通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将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此外,王强还分享了数实交互和未来连接等新兴前沿技术,不论是多媒体技术从2D到3D的跨越,还是从3Dof到6Dof的升级,都将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交互体验;而像星地直连通信、虚拟电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未来全新的连接形式也将极大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腾讯研究院将于2024年1月发布《2024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更多科技热点展望进行集中分享。

人工智能新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工业时代到智能经济时代,要寻找新赛道,要形成新动能、新优势,就必须解决核心驱动力的问题,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成为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关键点。在第一个圆桌讨论中,各方代表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的主持带动中,就“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才能更好地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QQ截图20231205150040.p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表示,人工智能不是生产工具,而是提高效率的能力。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他从信息化角度和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在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变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价值。同时,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通过聚集资源、数据、人才,产生我们期待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全新观点。

QQ截图20231205150054.png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大数据平台与信息部部长卢春江提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会对咨询业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助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见解,并在圆桌上针对算力、数据、大模型等问题对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和自主可控生态三个方面抛出提问,引发与会嘉宾思考和讨论。

QQ截图20231205150109.png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彭宇新,介绍了多模态、细腻度、人工智能运动和三维中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了多模态语言大模型和AIGC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垂直大模型在金融、医药、互联网、自动驾驶等专业领域的赋能情况。

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在圆桌讨论上预测大模型态势会分为三波,第一波运用大模型的会是数字原生的企业,如金融、互联网;其次是数实融合比较高的行业,如医疗、教育、文化传媒企业;最后一波才是制造、交通和能源这些传统行业。未来在大模型领域的探索会偏向解决行业落地的问题,例如以更小的模型来实现大模型的效果,甚至部署到设备的端侧。

产学研齐聚发声,创新者重塑价值

针对产学研应如何发挥“创新者”作用,协同推进前沿技术的发展,各方也从科研、技术、政策、安全和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研究与创新建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主持了本场圆桌研讨。

QQ截图20231205150124.png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研究员胡金星表示,新布局的领域持续做强离不开产学研的协同,尤其是企业对于技术成果的商业转化,要鼓励产学研体系交叉,鼓励建设化的科研。目前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行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模式,社会接受度非常高,产学研各个方面均能在其中各司其职,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构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生态的模范。

QQ截图20231205150139.png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玮书认为,中国很多企业利润很低,没有办法接受新的技术,更新成本太高,国家应该支持更多企业成长到得以参与世界舞台竞争的水平。同时,他还呼吁产学研政企等社会各界要有投资的勇气,加大在基础研究和最前沿研究的投入,不能只考虑投资回报,要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QQ截图20231205150154.png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前沿科创成为新焦点,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前瞻部署新领域、新赛道,增加前沿科创投入是必然选择。经过适度市场竞争,只有少数优质产品、服务和企业才能存活下来。不同企业要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与特长,各展其能、务实创新,共同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大模型的发展是持久战,也会有优胜劣汰。下半场比拼的是系统能力、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在讨论中,万劲波也进一步表示,大模型创新发展重点在于创新生态构建和行业示范应用,包括政务、金融、医疗、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如,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在深圳福田落地,腾讯在长沙有“超级城市大脑”,南方电网研发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等。头部平台企业发挥数字赋能优势,行业领军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大学院所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QQ截图20231205150208.png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帆则看重共享开源的力量,他认为,未来的影响力是在知识创新的层面,产学研各方要发挥创新者作用。社会各界需要鼓励尝试和共享开源,鼓励尝试的核心目的是要实现交叉的融合,而共享和开源对行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越是能够做开源共享的,可能未来的技术发展就越有前景。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助力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数字科技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我国数字经济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和连接器。面向未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攻坚科技创新,更要准确前瞻趋势。

促进前沿科技合作落地,离不开各个领域从业者的协同发展,更离不开技术前瞻布局和创新人才培养。一直以来腾讯也在通过自建实验室群,布局完善的研发体系;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支持基础科研和科学探索;通过洞察技术趋势,构建产学研联动的前沿科技发展生态,并连续多年发布《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为前沿数字技术的探索打造一台面向未来的“望远镜”。

711.jpg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前沿技术和落地方案的创新实践中,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持续找到突破路径,共建起“创新者”价值体系和制度优势,助力数字科技更高质量发展。